Blog

一篇文章带你看懂! 为什么IV曲线是IC失效分析的第一步?

芯片从设计到进入市场,需要经历层层测试与验证。当芯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,如何快速、有效地锁定问题来源,就成为失效分析FA的核心任务。在过往ic失效分析的检测案例中,致晟光电的测试工程师往往第一时间选择 IV曲线测试作为切入点。

那么,IV曲线测试到底测的是什么?

简单来说,IV曲线测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揭示芯片的电气健康状况。它就像是芯片的“心电图”,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偏差,曲线形态就会发生变化,从而让工程师直观发现潜在的异常。

IV曲线测试反映的是电流随电压变化的特征。对于二极管,它能清楚展示正向导通与反向截止的状态;对于MOSFET,它揭示阈值电压、导通电阻和漏电流;在集成电路中,它则帮助判断电源与引脚之间的电气联系。如果器件内部存在缺陷,比如金属互连的断裂、PN结劣化或静电放电造成的损伤,这些问题都会使IV曲线与“标准形态”产生明显偏离。

选择IV曲线测试作为IC失效分析的第一步,原因在于它的高效与直观。通过一次简单的电气测试,就能大致判断失效模式:

1、若曲线几乎无电流变化,可能是开路;

2、若电流在低电压下迅速攀升,通常意味着短路;

3、若反向电流异常增加,则提示器件可能存在漏电或击穿。

这样的初步诊断,可以迅速锁定问题类型,为后续更深入的分析提供了方向。在致晟光电的失效分析案例中,如果IV曲线揭示了短路特征,工程师会进一步结合OBIRCH(研发中)等局部成像手段去寻找发热点;而若曲线显示漏电趋势,则会利用热红外显微镜(锁相红外技术)来精确定位击穿点。

IV曲线的另一大价值在于对比性。工程师常将失效品与同批次良品的IV曲线进行叠加,从差异中寻找线索:阈值电压漂移可能指向工艺偏差或材料问题,导通电阻升高可能与热应力或老化相关。这种方法,就像医生通过对比心电图来判断病因一样,让问题更快浮出水面。

当然,IV曲线并非万能。它揭示的是电气特性,而不是直接的物理缺陷。若要真正追溯根因,往往还需结合FIB、SEM或TEM等物理分析手段。但即便如此,IV曲线依然是失效分析不可替代的“第一关卡”——成本低、速度快,像一次常规体检,虽然基础,却能为后续复杂的“外科手术”指明方向。正因如此,致晟光电在IC失效分析体系中始终把IV曲线放在最前面。它不仅帮助工程师迅速勾勒出失效的整体轮廓,也为后续热点失效减少弯路。无论是功率器件、存储芯片,还是模拟与数字IC,IV曲线几乎都是绕不开的第一步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